当前位置:首页 > 快报 > 正文

顾宪成是哪个朝代的?顾宪成家谱

  • 快报
  • 2023-05-17 13:00:14
  • 52
摘要: 顾宪成是哪个朝代的 顾宪成(1550-1612),明代名士,无锡(属今江苏)人,字叔时,号泾阳,世称东林先生芹判。万历进士,官至...

顾宪成是哪个朝代的

顾宪成(1550-1612),明代名士,无锡(属今江苏)人,字叔时,号泾阳,世称东林先生芹判。万历进士,官至吏部文选司郎中漏中。万历二十二年(1594)革返首山职还乡,与弟允成和高攀龙等在东林书院讲学。往往讽议朝政,朝野应合,东林之名由是大著。和赵南星、邹元标号为三君。有《顾端文遗书》等。

安希范,字小范文言文翻译?

安希范文言文翻译:安希范,字小范,无锡人.万历十四年进士,授行人。迁礼部主事,乞便养母,改南京吏部.二十一年,行人高攀龙以赵用贤去国,疏争之,与郑材、杨应宿相讦。攀龙谪揭阳典史。御史吴弘济复争,亦被黜。希范上疏曰。

顾宪成是谁 : 顾宪成(1550-1612)明代思想家,东林党领袖.江苏无锡人,字叔时,号泾阳,因创办东林书院而被人尊称“东林先生”.万历八年进士,授户部主事.十五年以上疏语侵执政,谪桂阳州判官.历迁至吏部员外郎、文选郎中。扰禅搭

二十二年以廷推阁臣忤旨,削籍归,在里与弟顾允成倡修东林书院,偕高攀龙等讲学其中,往往讽议朝政,朝野应合,东林之名由是大著.顾宪成和赵南星、邹元标号为“三君”,又同顾允成、高攀龙、安希范、刘元珍、钱一本、薛敷教、叶茂才时称“东林八君子”,著有《顾端文遗书》等.

明史_-列传第一百十八翻译- : 下方责言官欺蔽,而辅臣欺蔽自如.失今不治,臣谓陛下可惜者四:朝廷以爵禄植善类... 遇事敢言.行人高攀龙,御史吴弘济,南部郎谭一召、孙继有、安希范咸以争赵用贤之

顾宪成是什么朝代的人 : 顾宪成(1550年-1612年),字叔时,号泾阳,因创办东林书院而被人尊称“东林先生”.明代思想家,东林党领袖.江苏无锡人,在1580年(万历八年)中进士后历任京官,授户部主事.1587年(万历十五年),因为上疏申辩,词语中有触...

“东林八君子”有哪八位? : 东林八君子:顾宪城、高攀龙、顾允成缓拿、安希范、刘元珍、叶茂才、钱一本、薛敷教 “东林八贤”之来由: 明代后期,东林书院名声极大,一度成为左右全国舆论的中心。

这时,顾宪成、顾允成、高攀龙、安希范等一批有真才实学的士官,由于反对宦官专权,先后被罢官回乡,经常聚集于东林书院,议论时事,人称“东林党人”。

东林书院的一副著名对联:“风声雨声读书声,声声入耳;家事国事天下事,事事关心.”表达了顾宪成等人为学治世的积极态度.当时,人们把袭拦无锡的顾宪城、高攀龙、顾允成、安希范、刘元珍叶茂才和武进的武进的钱一本、薛敷教,称为“东林八君子”.

顾宪成——“事事关心”与“两耳不闻窗外事”

      顾宪成,明朝时期的著名思想家,明朝中十分重要的政治集团东林党的创办者及领袖。他曾经写过一副十分著名的对联:“风声雨声读书声,声声入耳;家事国事天下事,事事关心”。顾名思义,这一副对联写的是顾宪成作为一个朝廷中十分重要的官员,为国为民的操劳,从家,到国,到天下,从小到大的事,他都在操心着。对于任何事情都会过问一句。但是除了他“家事国事天下事,事事关心”的说法之外,还有一种说法,“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读圣贤书”。

    这句话的本意其实有两种理解方法,一种理解起来与上面的说法就是对立面,另一种理解起来则是好学与勤奋的体现。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有什么不同?

    “活到老,学到老”。相信这句话不少人都听自己的老师或者父母讲过。意思就是,人活到多少岁就要学到多少岁,这就是所谓的“学无止境”,因为学习是没有尽头的,不管在哪一个程度上,你继饥培灶续学的时候都会是在以前高度上的一个提升。而这句:“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读圣贤书”所描述的则是在学上比较极端的一种情况。说到这烂扮里,我就会想起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。王阳明说:知与行是一体的,有知就必然会有行,有行就必然会有知。如果你一旦真正的懂得了真正的知的话,那么你就必然会行。而这里所说的反而显得不太对了。“修身,齐家,治国,平天下”这同时也是一个从小到大的过程,这也是孔子所说的利己,利人,利天下。而如果你读了圣贤书,却并不去实施在行动之中,那么只能说明你根本就没有读懂。那么这样下去,就算读多久也是读不懂的。因为古代圣贤的智慧不仅体现在懂得一个道理上面,同时也在于实践。而你只懂得了道理却不实践,那反而说明你根本就没有懂得这个道理。

    再来看顾宪成所说的:“家事,国事,天下事,事事关心”。其实我认为他这句话并没有说错,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是朝廷的官员,有着守护国家和肩负重任的责任。而这本来就是他需要具备的东西。“能者任之”。有些人可能会问,如果你只在那一心的读圣贤书的话,那么又有什么用呢?就像上面所说的一样,如果真的懂了,怎么可能不会去行呢?

    我还认为,这其实中间有一个能力范围的问题。立己,达人。如果你不读书,一点能力也没有,既没有权威,也没有真正的本事,那么你就算对那些大事再操心也没有用。因为你根本就管不着,有的是比你有能力的人去管。可是当你有了一定的能力之后,你可以接触到那些你触手可及的事情,当你有了能力,别人都认同你时,只中段有这时候你才能做到事事关心。不然的话,就算你每天打探着各种大大小小的事情,你也都无能为力。当然,虽然学是必要的,但是也不是绝对的。你如果学了一辈子却什么都没干,只不过是自己独善其身自己懂了,那你依旧是什么都没有学到。因为那根本带不来实际上的意义。当你的能力到达一定的范围之后,你就可以操心那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情。然后渐渐的继续往上攀升,继续学习,然后渐渐的从家事再到国事再到天下事。这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。

    所以说其实这两种说法其实都没有错,都有其中的合理之处。爸爸他们结合一下才最为正确。

顾宪成是什么朝代的人

顾宪成(1550年-1612年),字叔时,号泾阳,因创办东林书院而被人尊称“东林先生”。明代思想家,东林党领袖。江苏无锡人,在1580年(万历八年)中进士后历任京官,授户部主事。

1587年(万历十五年),因为上疏申辩,词语中有触伍仔怒当权者的地方,被圣旨责备,贬谪为桂阳州判官,慢慢提为处州推官。

1593年(万历二十一年),顾宪成任吏部文选司郎中,派肢掌管官吏班秩迁升、改调等事务。

1594年(万历二十二年),朝廷会同推荐选任内阁大学士,顾宪成提名的人,都是明神宗所厌恶的,从而更触怒了神宗,被削去官籍,革职回家。

顾宪成回到家乡以后,同弟弟顾允成倡议维修东林书院,偕高攀龙等讲学其中,同时宣扬他的政治主张。1604年(万历三十二年)农历十月,顾宪成会同顾允成、高攀龙、安希范、刘元珍、钱一本、薛敷教、叶茂才(时称东林八君子)等人,发起东林大会,制定了《东林会约》。

顾宪成等人在东林书院讲学之余,往往讽议朝政,逐渐聚合成一个政治集团“东林党”。

由于许多东官员纷纷上疏推荐重新起用顾宪成。1608年(万历三十六年),朝廷封顾宪成为南京光禄寺少卿,但是顾宪成没有接受任命,继续留在家乡从事讲学议政。

1612年(万历四十年),顾宪成于家中去世。著作有《小心斋札记》、《泾皋藏稿》、《顾端文遗书》等。

天启初年,明熹宗赠顾宪成太常卿。后来尘橘世东林党争爆发,被魏忠贤阉党削去封号。崇祯初年,顾宪成获得平反,赠吏部右侍郎,谥号端文。

顾宪成是哪个朝代的?

顾宪成(1550-1612),明代名士,无锡(属今江苏)人,字叔时,号泾阳,世称东林先生.万历进士,官至吏部文选司郎中.万历二十二年(1594)革职还乡,与弟允成和高攀袭念龙等在东林书院讲学.往往讽议朝政,朝野空禅悄应合,东林之名由是大著.和赵南星、邹元标号为三君.有《顾端文遗书》斗渣等.

《顾宪成》人物简介,人物图像照,籍贯,生卒年代

【人物名字:顾宪成】

【拼音:GU XIANCHENG】

【字号:字桥颤叔时,别号泾敏纳败阳,世称东林先生】

【所属朝代:明代】

【生卒年代:1550—1612】

【籍贯:南直隶常州府无锡(今属江苏)人】

【人物简介:明代官吏茄铅、学者。万历八年进士。授户部主事。十五年以上疏语侵执政,谪桂阳州判官。历迁至吏部员外郎、文选郎中。二十二年以廷推阁臣忤旨,削籍归。在里与弟顾允成倡修东林书院,偕同志高攀龙等讲学其中。顾宪成辟王守仁“无善无恶心之体”之说,又讥讽朝政,评论人物。朝士慕其风者多遥相应和。由是东林之名大著。崇祯初赠吏部侍郎,谥端文。人称泾阳先生。有《小心斋札记》、《泾皋藏稿》、《顾端文遗书》。顾宪成苏州石刻像刻于1827(清道光七年),清孔继尧绘,石蕴玉正书赞,谭松坡镌,为《沧浪亭五百名贤像》之一。顾宪成半身像取自清代顾沅辑,道光九年刻本《吴郡名贤图传赞》,清孔继尧绘。】

关于顾宪成是哪个朝代的和顾宪成家谱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,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?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

发表评论